根據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協年度重點協商計劃,8月以來,市政協副主席周明鳴、唐佑文、楊林秀帶領調研組圍繞“推進長三角產業合作發展試驗區建設”課題,先后到郎溪縣、廣德市實地調研,召開市直相關部門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并赴江蘇溧陽市、宜興市和浙江長興縣、安吉縣學習考察,開展宣傳推介,F將專題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宣城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和追趕崛起的重要窗口期。市委、市政府搶抓新機遇,對接滬蘇浙,研究謀劃“一嶺六縣”長三角產業合作發展試驗區建設(范圍包括上海市白茅嶺農場、安徽省郎溪縣和廣德市、江蘇省溧陽市和宜興市、浙江省長興縣和安吉縣,以下簡稱試驗區),經7月15日省委十屆九次全體會議審議,納入我省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7月22日,市委四屆九次全體會議決定,將試驗區建設列為《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宣城行動計劃》重要任務之一。
從目前來看,試驗區建設有兩個積極態勢。一是規劃建設有設想。“一嶺六縣”是天然的長三角“一市三省”無縫對接的功能區塊,可供開發用地較多,資源豐富,交通便捷,具備有利合作條件。從去年起,我市積極支持配合省發改委牽頭編制有關規劃,2019年2月,《長三角產業合作示范基地規劃》(征求意見稿)完成,初步明確試驗區功能定位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承載區、區域合作發展引領區和生態創新實驗區。編制完成我市《長三角產業合作試驗區核心區建議方案》(征求意見稿),積極對接上海光明集團,爭取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支持。二是區域合作有基礎。我市與周邊各市黨政代表團互訪考察漸趨熱絡,郎溪、廣德與溧陽、長興等地合作互動頻繁,在區域協調、產業協作、交通互聯、生態共治、民生共享等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保持了縣域經濟穩定增長,支撐了全市經濟穩中有進。2018年,全市80%以上投資項目和到位資金來自滬蘇浙;今年,開工建設的重大項目六成以上來自滬蘇浙。去年,郎溪縣、廣德市和溧陽市共同編制的《蘇皖合作示范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函復同意;今年8月,長興縣、宜興市、廣德市共同簽訂蘇浙皖省際毗鄰地區旅游文化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長宜廣”文化旅游合作聯盟正式成立。
但必須清醒地看到,試驗區建設尚處謀劃起步階段,戰略研究、規劃制定、政策支撐、要素保障,以及與滬蘇浙有關縣(市)、部門協調對接等方面工作沒有全面展開,啟動推進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一)發展共識有待形成。目前,江蘇、浙江有關縣(市)對規劃建設試驗區的知曉度、認可度還不高,參與積極性比較低。光明集團與我市在皖南農場發展定位、功能區分布分歧較大,進一步合作遇到困難。因各地分屬不同的行政區劃,發展基礎、階段和水平以及資源稟賦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發展訴求不盡一致,找到利益平衡點、目標共同點還需進一步溝通、協商。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協調決策架構、工作推進機制、產業協作體系等沒有實質性進展。
(二)戰略研究不夠深入。雖然試驗區建設納入了省行動計劃,但發展規劃沒有出臺,框架思路、產業布局、合作模式及項目等都沒有具體化。市直有關單位、有關縣(市)工作謀劃研究仍處于初期階段,少數單位甚至對試驗區概念完全不了解,調研座談時答非所問。我市及郎溪、廣德在試驗區建設中,發展居于什么樣的定位?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合作具備的產業條件和比較優勢是什么?都沒有深入細致的思考和研究,相關工作只停留在設想層面。
(三)發展水平落差較大。我市有關縣(市)與蘇浙等地相比,產業合作實力、優勢不強。經濟實力方面,2018年,溧陽、長興GDP分別是郎溪6.3倍和3.6倍,是廣德的3.6倍和2.3倍;郎溪、廣德人均GDP也大幅落后于試驗區平均值。產業結構方面,產業層次、產品檔次、科技含量都較低,改造提升任務艱巨;主導產業體量小,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低。平臺建設方面,郎溪、廣德經濟開發區尚未升格為國家級,載體功能受限,影響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
(四)互聯互通存在障礙。蘇皖省級層面對道路交通規劃等級不匹配、標準不統一,建設需求、時序有差異,導致交通對接不暢,尚未形成一體化交通格局。如,江蘇省已將寧杭高速二通道項目列入高速公路網規劃,作為近期實施項目啟動設計工作,而安徽、浙江尚未納入規劃,難以同步開展前期工作。318國道、G50滬渝高速通行壓力巨大,亟待擴容。蕪申運河宣城段已完工,但高淳、溧陽段尚有3座橋梁未完成改建,短期難以達到1000噸的設計通航標準;水陽江航道高淳段拓寬改造尚未完成,形成通航“瓶頸”。
(五)要素瓶頸制約趨緊。用地方面,我省高鐵、高速等國、省重大項目,占用當地土地指標,而蘇浙則采取點供政策,由全省統一調配。如廣德市,省下達到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現已倒掛8400畝,有78個工業項目等地落戶;截至目前,已投入11.2億元用于購買土地指標。能耗方面,蘇浙皖邊界三地過去工業企業數量少、能耗基數低,現在能耗控制指標嚴重影響項目落戶。人才方面,長三角大城市對人才的“虹吸”效應明顯,本地企業對高素質勞動力需求矛盾越發突出。據統計,廣德經濟開發區投產企業和在建企業用工缺口約5000人。此外,省級“一網通辦”還未完全實現信息暢通、數據共享;受理材料標準不一,辦件量低。政務服務效能、工作標準與江浙比有較大差距。
推進試驗區建設,是我省、我市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探索長三角區域合作新平臺,構筑內外聯動新格局的重大舉措,是重大政治任務,也是重大發展機遇。7月23日至25日,省委書記李錦斌來宣督導調研時強調,要深入謀劃“一嶺六縣”發展輪廓和思路,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合作共建共贏。我們要堅持戰略定位,搶抓戰略機遇,保持戰略定力,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并進、精準定位和跟進落實并舉、機制創新和政策保障并重、基礎設施先行和新興產業合作并抓,找準宣城參與試驗區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一招不讓、一步不丟地抓下去、干下去,主動融入長三角,奮力推進一體化。
(一)聚焦合作共贏,高站位確立頂層設計
一要堅持高位推動。樹立“一盤棋”的思想,加大力度、鍥而不舍地請求國家、省級層面協調上海、浙江、江蘇“兩省一市”,突出上海龍頭引領作用,爭取支持,形成共識。通過人大代表議案、政協委員提案等形式,在全國“兩會”上積極發聲,呼吁推動。盡快建立宣城、常州、無錫、湖州和光明集團參與的市級協調議事機制和推進落實機構,進一步找準工作抓手,從關聯性強、容易打開局面的環節突破,盡快形成可行性工作措施。二要找準利益共同點。大膽解放思想,立足長遠發展,設計合理可行的區域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以大格局、寬胸襟爭取試驗區核心區落在“蘇皖合作示范區+白茅嶺農場”,推進共商共建共享。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和產業定位,從最有共識的事、最需率先突破的事入手,爭取與光明集團早日形成合作成果,并以此為橋梁和紐帶,深化宣城與上海的合作。三要明確實施路徑。協同編制皖南農場發展規劃,規劃建設生態農業示范區、大健康產業集中區,建設服務上海的綜合保障基地。以郎溪經濟開發區并北向延伸至溧陽交界的社渚、梅渚,廣德經濟開發區三期并東向延伸至長興、安吉交界區域,集中連片建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承載區,打造制造業合作發展首選區,形成更加緊密的區域發展共同體。
(二)深化戰略研究,高標準制定發展規劃
一要加強戰略研究。市直有關部門和縣(市)要加強比較優勢、產業基礎、要素保障等研究,提出參與試驗區建設具體任務和舉措,積極爭取省級和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要深入研究滬蘇浙地區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最新動向,緊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發展態勢,為制定產業規劃、創新政策舉措、開展精準招商提供支撐。二要制定發展規劃。加強與滬蘇浙等地對接聯系,進一步論證完善《長三角產業合作試驗區規劃》,抓緊出臺核心區建設方案,細化土地開發、基礎建設、產業發展和功能配套等目標任務,從政策、機制、項目層面形成“施工圖”。提請省直有關部門協調蘇浙,將郎溪、廣德納入寧杭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三要強化項目支撐。堅持區域合作項目化,以發展“高、新、綠”產業作為主攻方向,謀劃一批具有戰略性、牽動性的創新載體、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生態項目,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力爭一批標桿性項目落地,實質性推動試驗區加快建設。
(三)加強機制創新,高層次推進產業合作
一要創新合作機制。實行政府主導下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引進戰略合作伙伴,設立試驗區發展基金,按照產城融合的方式推動建設。圍繞科技成果轉化,針對我市優勢產業和規劃發展的未來產業,積極引進長三角優質創新資源,加快校地、飛地創新平臺建設。借鑒《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對接企業稅收收入分享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項目收益分配機制,強化區域經濟聯系和產業分工。學習研究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創新合作機制,研究總結新塘羽絨產業園合作經驗,運用到試驗區建設中來。二是堅持示范帶動。要改變“未做先要政策”的慣性思維,把國家發改委批復的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好、發展好,以“做得好”爭取省級和國家層面的支持,率先落地一批一體化改革措施。郎溪、廣德要強化創新意識、標桿意識,敢為人先、勇立潮頭,在試驗區建設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三要加強產業承接。嚴格按照試驗區戰略定位,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現有產業基礎,抓住滬蘇浙等地區產業化基地逐步外移的契機并主動承接,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強化分工協作,避免同質競爭,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培育壯大若干產業集群。加強與白茅嶺農場產業對接合作,創新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發展高效農業和綠色食品加工,帶動我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四)堅持基礎先行,高水平完善載體功能
一是加快交通建設。積極參與編制長三角地區綜合交通運輸規劃,進一步完善試驗區高速、高鐵路網,打通重大交通戰略通道。重點支持和推進寧杭高速二通道(連接揚績、杭長高速)、郎溪白茅嶺通用機場等重點項目;加大對寧杭高鐵二通道幫助支持力度,爭取盡早納入國家規劃;支持推進G223溧陽至廣德段、G318廣德至郎溪段改建工程;積極協調推進蕪申運河、水陽江航道拓寬升級,支持定埠港拓展國際集裝箱運輸業務;支持廣德鐵路物流基地建設,推進宣城巷口橋鐵路物流基地同南京鐵路貨運中心、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等對接,拓展鐵海聯運等“多式聯運”通道。二是打造合作平臺。支持郎溪、廣德經濟開發區擴區,加快轉型升級,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提升產業支撐力、增強園區承載力。支持廣德打造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基地,推動其成為上海重要產業配套平臺和產業化基地。深化與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究確定“603”基地發展定位、合作目標和建設規劃,建設軍民融合示范基地。規劃保護好長廣煤礦工業遺存和牛頭山礦區,支持創建國家級礦山公園和國家5A景區,打造綠色發展綜合試驗區。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大力提升白茅嶺基礎設施功能,推動軍天湖分場緊密對接市經開區規劃,將區域內道路、水電等設施、職工住房改造等,與周邊城鎮體系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加大廣德鳳凰山水庫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力度,爭取列入我省重大水利項目庫、國家大中型水利項目庫,力爭早開工、早建成。
(五)對標發達地區,高質量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政策方面。爭取省級層面制定出臺試驗區,特別是核心區和產業合作基地政策措施,盡快出臺市級扶持政策,調動各利益主體參與共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支持試驗區先行先試,力爭在投資管理、自然資源規劃、要素流動、生態管控、公共服務等方面形成制度創新成果。二是土地方面。爭取對納入我省行動計劃的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實行單列,增加試驗區核心區和產業合作基地建設用地總規模、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和工礦廢棄地復墾規模及增減掛指標。對東向連接的高速公路、鐵路等國家和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爭取參照蘇浙做法,實行省級統籌調劑,不占用縣級土地指標。三是政務服務方面。貫徹國務院《優化營商工作條例》,復制推廣借鑒滬蘇浙典型經驗做法,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配套制度“立改廢”。落實《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專窗管理規范》,強化跨區域業務通辦和政務信息數據互聯互通,促進各地政務資源和信息的互認共享,減少企業辦事要件,清理各類證明材料,形成協同辦理的扁平化工作格局。四是人才支持方面。樹立“人才為先”理念,進一步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政策機制,加大高層次人才、團隊招引力度。探索實施“宣城籍在外優秀人才柔性回歸工程服務綠卡制度”,廣泛動員吸引他們通過項目合作、成果轉化、咨詢服務、技術支持等方式服務家鄉發展。注重親商安商、拴心留才,解決好在宣外籍客商的醫保、社保和子女就學等問題。積極參與建立跨區域統一的人力資源一體化交流平臺和評價體系,搭建通暢的用工服務渠道,統一資格認證標準,促進人力資源自由流動。